十年砥砺,不负青春韶华,勇担青年责任 百年征程,厚植初心信仰,牢记历史使命 读万卷书,汲取前人智慧,体悟家国情怀 行万里路,深入祖国大地,点燃青春光芒 前言 「垃圾分类」、「城市治理」、「工业经济」、「非遗传承」、「杂交水稻」、「新能源电力」…… 回首过去十年,历史、旅游学子们开展了百余项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有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与践行,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弘扬,也有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与奉献。 他们走出校园的象牙塔,迈向广袤的中华大地,看中国坚实发展的脚步,听时代强劲前行的脉搏,承历史赓续不断的薪火,展现着历史青年善于思考、信念坚定、踔厉奋发的精神风貌,用行动为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助力! 赓续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 近年来,历史、旅游学子完成了以“红色基因”为主题的18个社会实践项目。他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嘱托,紧随国家发展的战略步伐,前往上海、山西、陕西,浙江,江苏,福建等十余个省份,围绕乡村振兴、国家治理、信仰传承等课题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走近司法实践:探寻政法部门工作的现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指导政法部门工作的现状及分析——以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建立与发展为例”社会实践小组以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建立与发展为例,调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指导下政法部门发展的历程。 ▲队员实地调研风采 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新时代法治思想的指导下,互联网法院也在提高司法效率、为普通群众提供便利、促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通过实践,大家意识到青年大学生是互联网司法未来发展需把握的重要群体,提升对大学生群体的法治教育与宣传力度、培养相关人才,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由之路。 助力乡村振兴:探寻传统民俗的原真性与文化传承 “探寻敖鲁古雅乡鄂温克民族传统民俗的原真性与文化传承”实践小组积极响应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助力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旅游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居民收入、拓宽其收入渠道,同时也能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但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对于敖鲁古雅社区依旧是一种新兴的产业模式,实践小组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设计出适合居民投资和参与的旅游类型和规模。 ▲队员合影 通过调研,实践小组得出结论:敖鲁古雅社区需要的并非多元多功能悉数涵盖的综合旅游产业,而是一种小规模的、能让社区居民参与投资和经营的旅游业。政府实施「特色产业富民、旅游产业兴乡」战略,以旅游兴乡,让百姓有稳定收入,文化传承,让鄂温克族文化继续流传的同时,也稳固了基层的治理,这样的方式值得学习、思考与深入研究探讨。 传承优秀文化,共谱崭新篇章 历史、旅游学科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将学科知识融入社会实践,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是历史、旅游学子们的心之所向。 从江南丝竹到雪域藏音,从非遗传承到乡村振兴,近年来,历史、旅游学子们完成了15个文化传承相关的实践项目,覆盖北京、上海、西藏、河南、福建、江苏等7个省份22个地区,实践主题涵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非遗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和保护等多个方面,用实际行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不忘家乡:传承弘扬藏族语言与文化 丰富的语言文化,使得中华文化更加具有生命力。在语言保护方面,由藏族同学组成的实践小组,聚焦当前藏语文保护的发展状况以及藏族群众对于藏语文掌握程度的现状,深入山南、拉萨与日喀则的多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工作。 ▲活动海报 重教敷文:作为城市空间的郑州文庙 “重教敷文:作为城市空间的郑州文庙”实践小组来到郑州文庙,细致考察了文庙的建筑空间布局,也搜集了其中现存的碑刻资料以及相关档案馆中的相关史料,最终完成一份资料翔实的“文庙大事记”,并对近代以来文庙“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角色变迁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使实践活动更加具有人文温度和理论深度。 ▲郑州文庙神牌 画绣百年,锦心犹在:顾绣在上海青少年的宣传推广实践 实践队深入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了解工艺特色,整理传世顾绣名录,并且运用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等新形式拓宽了顾绣宣传的视野。有趣的公众号推文、自主设计的明信片、独出心裁的小短片……让更多人触及巧绣中的锦心,让百年画绣在新媒体时代绽放新的光彩。该项目一经推出,收获反响不断,凭借丰富的实践成果获评2021年校级十佳优秀社会实践项目。 ▲上海工艺美术馆苏惠萍老师正在绣制双面绣 赓续教育薪火,践行青年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历史、旅游学子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教育实践,参与支教活动,在中学进行招生宣讲,为祖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历史、旅游学子们开展了20个“教育服务”主题社会实践项目,包括1个支教活动,4个调研活动以及15个宣讲活动,活动范围涵盖了13个省份的17多所学校。 支教活动:青春筑梦 爱心护航 “真正的知识一定要走出书斋,要影响每一个愿意思考的心灵。”带着唤起思考心灵的责任、怀着对教育的热忱,在张庄线上支教活动中,历史、旅游学子们利用云端课堂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张庄小学100多位小朋友提供线上辅导,帮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增长视野与能力,志愿者们在辅导过程中努力摸索更有趣、更适合小朋友的教学方法,也收获了成就感和责任感。 ▲志愿者上课 调研活动:深入实地 知行合一 历史、旅游学子们积极开展教育调研,包括新高考模式下河北省高中教育生态的变化调研、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现状及协同合作机制调研等。 ▲样本分布情况 ▲县城中学新旧高考上课模式对比图 在这些项目中,历史、旅游学子们熟练运用网络媒体,以调研问卷、个人访谈为主,结合文献研究、政策文件解读、实地考察等手段,深入河北各市县、西藏日喀则、四川凉山等地,为当地教育工作谏言献策;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们对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了解。 ▲日月光华进校园——复旦大学福安一中毕业生回校宣讲 黄家源团队成员合影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历史、旅游学子们深刻领悟“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情怀,扎根社会,以星火微光助力祖国教育事业发展。 结语 手中有书本,心中有世界,脚下有祖国 历史、旅游学子以满腔热血与青春活力 将智慧与温情传递到每一个到达的地方 历史、旅游学子的勃勃生机也将化作动力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供稿丨实践部全体成员 负责人:王奕婷 排版丨姜冠鼎 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