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丨我国文旅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3-03-2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旅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高质量发展成为文旅产业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面对疫情冲击,从业者该如何推动产业逆势增长?党的二十大,又为我们思考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哪些新启示?


20221029日上午,二十大精神学习系列讲座第三场『我国文旅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光华楼 801 室举行。本场讲座的主讲嘉宾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旅游学系)副主任孙云龙老师


PART . 1



孙云龙老师首先从二十大报告入手,为大家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含义。孙老师认为,应当结合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思考文旅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譬如,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旅游业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其开发的资源具有一定公共属性。因此,我们在分配环节不能只注意到『目光所及的利益相关者』,更应关注不同主体间的『横向正义』、不同代际间的『纵向正义』。中国式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孙老师指出,未来中国的消费类型将从实物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这就要求作为『想象力产业』的旅游业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情感产品。此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也曾提出,旅游可以成为世界和平的关键力量。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旅游业更应将自身发展与大国外交有机结合起来,在提供旅游产品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




PART . 2

孙老师讲座的第二个部分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新动力与新模式。在展望未来前景前,孙老师先带领大家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文旅产业的发展历程。初期,我国旅游业配合国家战略,主要起到赚取外汇的作用。在2000年后,人民休闲娱乐的需求逐步释放,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实施推动大众旅游时代渐渐来临。伴随着2020年疫情暴发,我国文旅产业又进入了新阶段。站在这一新起点展望未来,孙老师认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旅游业带动相关社区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三是全面推进大国外交,发挥旅游促进民间交流、文化沟通的桥梁作用;四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然,我国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遇到一些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城乡发展

均衡的问题。对此,孙云龙老师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美国乡村产业结构变化等图表,结合日本学界提出的『六次产业』理论,直观地阐明了服务业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文旅产业与农村发展相关的一些问题,孙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尚有很大潜力。文旅从业者不妨尝试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充分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红利。同时,考虑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孙老师也提出建立人才加入乡村制度,通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等措施,一方面保证文旅从业者经营权,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另一方面也将先进理念传播到基层,惠及农村发展,呼应高质量发展『以人为中心』的题中应有之义。


PART . 3


在讲座第三部分中,孙云龙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大乐之野&黄河宿集、乡村笔记联合创始人汪星宇和松赞酒店集团的成功案例,进一步阐述文旅产业发展与当地社区的紧密联系,给大家思考在疫情影响下旅游业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值得一提的是,前两个项目均由复旦同学主持,充分体现了复旦学子的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


讲座结束后,孙老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Q: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可能遇到当地村民和文旅产业开发商的矛盾,该如何处理?


A村集体要在调解矛盾中扮演重要角色。村民和开发商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这就需要尽量避免两者的直接接触。村集体应当通过与开发商成立合作开发公司等方法,起到中介作用,在整合资源的同时调解社会关系。



Q:一些地区的民宿产业曾经十分火爆,但经营模式比较雷同,导致业绩迅速下滑。针对这种情况,个体经营者如何跳出同质化的怪圈?


A我认为全面的旅游规划非常重要,除了一般进行的空间规划,还要考虑业态规划。比如,由村集体协调村民关系,维持分配正义。这也是由旅游业牵涉到各种公共资源的的特点决定的。



Q:一些知名度较小的少数民族文化如何发挥出经济影响力?


A这需要将传统文化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和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形态。目前看来,一些民族文化的开发存在形式化、空洞化的问题。因此,实现传统资源的转化离不开优秀设计团队的介入和东西部的协作。由西部提供文化资源,东部设计团队提供创意,实际上也有利于实现双方的共赢。





文案|顾骁达

摄影|徐思嘉

排版|梁云博

审核|孙云龙老师 李厚褀 孙梦 徐可娈



CopyRight © 复旦大学旅游系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复旦大学光华楼18-20层  邮编:200433  Tel:(86-21)65642717  Fax:(86-21) 5566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