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访谈 | 施媛媛:送给旅游管理新生的大礼包
发布时间: 2021-11-01

受访导师简介:

施媛媛 

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 

心理学博士

研究方向:文化与社会心理学、旅游心理学

E-mailshiyy@fudan.edu.cn



Part 1:大学生活与学习


Q:大学生似乎总是在「内卷」的焦虑和「躺平」的无奈中挣扎,您认为大一新生应以何种心态面对大学的学习?

A:对大一新生来说,从中学到大学要面对的最大变化,就是学习成了自己的事情。中学时期你的生活可能只有一件事,就是取得好的成绩,比如得到第一名这种生活简单、目标明确的中学经历很容易让我们形成一种「固定型心态」(fixed mindset)。但这一心态已经不适用于大学学习生活:因为在这里,如果我们一直把「取得好的名次」作为自己的目标,一直跟他人比较,那么永远有比我们做得好的人,我们便会以自己「不够优秀」否定自己。继而当我们认为自己是「失败」的那一方而长期充满压力时,我们只会越「卷」越焦虑,甚至会逐渐怀疑自己,过度自我否定,产生习得性无助式「躺平」,形成恶性闭环。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心态,把比较对象换成自己,就会轻松很多:每件事问问自己是否尽力了,是否享受过程,是否学到了什么,是否变得更充实,这样每件事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是有所收获的,也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而充满希望和动力去面对未来的挑战。这种我们真正需要的心态,叫做「成长型心态」(growth mindset


Q:您认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A中学阶段,很多知识是应试型的,有固定答案,比如 1+1 就是等于 2 。但在大学里,没有什么知识是永恒的真理,大部分知识都只是暂时被用于解释世界,随时可能有更好的理论取代之。因而我们要怀着谨慎的态度去面对知识,保持开放的思维去接受批判,这也是做学术应有的态度。这就涉及到我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第二种心态——对于已有知识的再度审视:不要认为自己知道的信息一定对,因为某些信息可能有情境性或者时效性;也不要以为自己持有的某个观点在某个情境是对的,就一定可以用在其他情境里。多元化的信息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源,却也带来了认知负荷,让我们选择困难,迷失方向。作为大学生,提高辨识能力非常重要,面对纷繁信息时,批判看待,谨慎应用。而开拓知识面、提升自我专业素养、拓展人际圈不失为在信息爆炸时代下扩展更真实可靠渠道资源的有效途径。


Q:有人认为现在很多青年人缺失了好奇心,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能如何长久地保持好奇心?

A:首先,关于「如何保持好奇心」,我认为「好奇心缺失」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其实青年人本能地充满好奇心,尤其是你们这个年纪,不管是进入大学还是进入社会,都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满了陌生与未知,好奇心会帮助我们战胜恐惧去探索未知,构建更加完整的世界。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未知的事物会随着我们知道的越多而增加。保持好奇心也一直是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学者,好奇心促使着我们不断突破学术的边界,也让我们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反过来,为什么会出现「好奇心缺失」的现象?我们已经有所提及,知识越多,负荷越大,我们的认识越复杂,每次在运用知识的时候,需要调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也就越累。所以当有些人已经初步构建了关于自己世界的知识后,他可能会选择在这个简单的世界里安逸地生活,这就是他的「舒适圈」。每个人的「认知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也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尊重这些人的选择,也希望大家可以理解这些安于自己舒适圈的人。当然对于我自己,以及对于我寄予厚望的你们,我还是希望可以对未知更加开放,尽量去理解、接纳新的事物,去探索未知、拥抱多元,让自己的世界更复杂一点。简单的世界不一定是错的,但是可能不是最真实的那个世界。


Q:学习旅游管理的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专业方面的信息呢?

A1)阅读相关书籍。不管是学术著作还是休闲科普读物。书籍比公众号的科普文更系统也更权威。复旦大学图书馆提供了很多线上线下的文献资料,大家可以利用起来。对于有些难读的专业书也可以考虑跟同学组成读书小组,共同探讨相关问题。我们系的薛岚老师这学期组织了一个读书会,研读John Urry的《游客的凝视》这本非常经典的旅游学著作,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加入!

2)学习基础课程。除了给低年级同学开设的导论性质的课程,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也可以选修具体的专业课程。当然专业课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是难了一些,可以选择根据自己的情况旁听课程,也可以利用课间时间跟对应的专业老师交流。对于尚不确定自己方向的同学来说,也可以与书院导师和学业导师沟通。老师们都很友善,也乐于分享。

3)有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社恐」,不敢联系老师,那么不妨与学长学姐聊一聊,他们都是「过来人」,有着与你们非常相似的过去。

小结:人际渠道&工具渠道


Part 02 认识旅游管理专业


Q:旅游管理是一门什么样的专业,细分方向有哪些?

A:旅游专业确实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范式,涉及历史、地理、管理、经济、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我们系的老师也分别具有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心理学、外语等多种不同专业背景的博士或者博士后经历,这也恰好也可以印证旅游学这种跨学科性。

在细分方向上,我们旅游学系的培养方案设置体现了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企业管理和市场需求,侧重于旅游产业(酒店业、航空业、景区、旅行社……)和旅游需求市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是目的地管理和区域旅游发展,侧重于区域旅游发展的概念设计、项目规划、目的地管理、社区治理、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是旅游文化创意与休闲旅游,着眼于大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关注旅游产业的关联效应,发挥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艺术、体育、电影、养老、健康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


Q:旅游管理是管理学的分支,却归属于历史学系,您能分享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A:在复旦历史学系建立旅游学系,其实是我们系当年非常有建设性的举措。开学典礼上,黄洋老师就解释了,旅游学系的建立帮助历史学系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间。90年代初,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很多人都选择投身祖国的经济建设,从事一些实践性强的行业,很少选择基础研究。所以我们系非常有远见地在 1989年就在历史学系下开设了旅游与旅游文化类课程,1993年获准设立了旅游学系。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旅游管理专业也深受学生和业界欢迎。

这个决策在今天依然有重大意义——201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文化部与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这一部门的设立开启了我国「文旅融合」的战略:一方面,文化引领旅游,促进旅游的提质升级;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旅游促进文化传承发展,讲好中国故事。而十四五期间,文旅融合不仅是「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主线,也是重点和难点。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的传播与旅游业的发展,正需要大量的具有人文素养的旅游相关人才,所以我们复旦的这个定位走在了时代前沿,也会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


Q:您是如何从哲学、心理学走到旅游管理方向上的?

A:心理学有两个起源,哲学和生物学,而高中是理科生的我,认为学好心理学需要学好哲学,便选择了本科的时候同时修哲学和心理学。哲学不单是心理学的母学科,也是所有学科之本,学哲学可以开拓视野,锻炼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可以多看一些哲学类书籍,换个视角来思考问题。相信很多同学也已经在这么做了!

心理学也是我一直在学在做的东西。从本科-研究生到博士后,我接受了11年的心理学训练,现在我依然在开展心理学研究。我自己其实特别喜欢旅游,特别喜欢接触不同的文化,原本的研究方向就是文化心理学,即研究文化与人之间的互动的学科;来到旅游学系以后,我将自己的研究在应用层面落地到旅游领域,并且我原有的知识体系与目前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也非常匹配。

旅游是一个应用学科,也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一直在不断接纳跨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是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学科。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成为了旅游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旅游心理学会涉及到旅行者、从业人员和当地人的心理与行为,本质上就是心理学的理论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如此契合地将我喜欢的事情(爱好)与我想干的事情(事业)结合在一起,何乐不为。


Q: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需要修习高数课程,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A:高数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不妨跟已经修完高数的同学取个经,学长学姐们有很多可以提高高数成绩的方法。旅管专业要修习的高数从表面上看对我们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实际用途,但它其实能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高数过程中需要的复习、自学也会帮助我们提升学习能力、改善学习习惯。大学的很多课程在一开始看来也似乎是「无用」的,但等我们到高年级时再回头来看,之前打下的坚实基础其实是有很大裨益的。


Part 03 关于毕业去向


Q:可以谈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空间吗?

A:毕业后三大路径:国内升学(包括保研和考研),出国留学,以及就业。总体来说,从近年来的毕业路径来说,直接就业和国内外升学的各占一半。

先谈谈继续深造这条路。包括本校保研,比如直接就读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或保送本校外系(法学、新闻、管理、大数据等学院),外校保研(比如北大、南开),出国读书(学成后,有留在国外就职的,除了企业就职外,目前已有同学在英国萨里大学、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美国加州理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一流旅游管理专业任教;回国就业的也很多)。

再谈一谈就业。我们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获得“管理学学位”,培养体系跟大部分管理学科是相似的,除了管理学的基础课,又更专业一些(正如上文提的发展路径),也就是说我们系的同学手上有两张牌:管理学科毕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所以毕业后的同学就业去向非常多元化。

首先是旅游行业。往届在旅游行业工作的,包括大型的旅游平台企业(比如携程、booking.com、美团、飞猪等),还有酒店集团总部(比如华住、洲际、万豪等)、景点景区类企业(比如迪士尼、西溪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比如各地文旅局)、地产集团相关部门、旅游投资、旅游创业型企业等等。还有很多其他行业,通常包括四大会计事务所、各类中资和外资银行、强生、宝洁、欧莱雅等快消公司、咨询公司。


图片来源:

复旦大学 2021 年报考指南https://book.yunzhan365.com/zrvr/cktb/mobile/index.html


Q:有人说所学专业和就业方向可能会很不一样,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A:对于本科来说,专业方向跟就业方向并没有直接挂钩,实际上很多人的就业方向跟自己的专业方向很不一样。其实这个问题,我本科读哲学的时候,更多人会问,因为很多人认为哲学是「无用之学」,而实际上我们当年的就业率是文科中最高的。

本科生选择直接就业的话,招聘企业很多时候并不只考察知识储备,其实更注重的综合能力、个人素养、职业和行业的认知等等,而这些个人素质都是同学们需要在大学中培养的课本之外的能力。以旅游企业为例,比如携程这样的大公司涉及到的岗位非常多元,各专业都有。更进一步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需要跨界人才,而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就是非常跨学科的,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可以让旅管人更好地应对变化。


Q: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多元文化交汇,这对于这一代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A:全球化对于各个学科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很多复杂问题不是一个单一学科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跨学科合作进行。而旅游学本来就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学科,应用学科要解决的是现实问题,就比如疫情的影响使得整个旅游行业面领着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紧跟行业动态,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锻炼敏锐的洞察力,勇于创新。


【心理学经典书籍推荐】

Growth mindset

(中译本:终身成长)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Carol Dweck


【知识链接】

在积极心理学界,心理富足(psychological richness,表现为生活的丰富性)是现代非常重要的一种「幸福感」


以上便是我们访谈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能从施媛媛老师赠送的大礼包中得到满满收获,向着旅游管理,快乐前进!




CopyRight © 复旦大学旅游系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复旦大学光华楼18-20层  邮编:200433  Tel:(86-21)65642717  Fax:(86-21) 55664027